top of page
  • Connie Tsum

羅致光倡政府研強積金強制轉年金 勞工界反彈:畀打工仔自己揀


隨著本港人口老化,如何保障大批退休人士的生活成重要議題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出,當下屆政府取消強積金對沖後,需研究加強公共年金與強積金配合,包括將強積金自動甚至強制轉為年金。他解釋,隨著退休人數增加,若不將財產演化成穩定收入,他們退休後會不願意消費,社會整體經濟會因此收縮。 根據羅致光2015年出任局長前在扶貧委員會諮詢文件中介紹其公共年金計劃方案,計劃可由政府或法定組織營運,推行初期、如首3年長者自願參與,3年後可考慮是否強制累積強積金超過15年的退休人士參與。積金局非執行董事、勞聯主席林振昇認為,每個人退休計劃不同,強制MPF轉年金社會必有爭議:「唔反對(年金)作為選擇,如果強制就有問題。」

數字顯示,截至今年8月底,香港年金計劃的保費總額約89億,低於3年前推出時的100億發行限額,顯示港人參與公共年金意欲仍未普及。

羅致光在訪問中提到,公共年金制度推出3年,應探討強積金與年金加強配合可行性,包括研究是否強制退休員工將強積金轉成年金;或將強積金自動轉成年金,退休者不願意購買年金時才自行提取強積金;或維持現狀,再用不同方法鼓勵更多人購買年金。


羅致光憂退休金沒變穩定收入 退休人士「不敢洗錢」

羅解釋,若社會未來有3成多人口是退休人士,但他們沒有將退休金變穩定收入(即年金),只有數百萬元退休金,便可能造成很多人「不敢洗錢」、不願消費現象,經濟下行壓力將會很大。


下屆政府探討 取消強積金對沖修例不留與年金掛鈎伏筆

不過,他直言年金工作與目前勞福局沒直接關係,勞福局料明年提交立法會的取消強積金對沖修例,亦不會留下強積金與年金掛鈎的伏筆,因現屆政府不能趕及探討,但下屆政府應研究有關退保制度。

其實,羅致光在2015年12月未擔任勞福局局長前,在扶貧委員會《退休保障前路共建諮詢文件》中亦曾提出類似概念。當年本港還未有公共年金,他就提出其公共年金計劃概念,建議參加者先付出一筆資金、如強積金權益或個人儲蓄等,並按平均壽命及既定利率,轉化成每月可提供給參加者的特定金。


2015年提出供強積金逾15年退休人士 應研是否強制轉年金

他當時指由於此類產品於私營市場上不多,建議計劃可由政府或法定組織營運。計劃推行初期(例如首三年)由長者自願參與,日後(例如三年後)可考慮是否強制累積強積金超過15年的退休人士參與。符合資格的年金計劃參加者仍可領取綜緩、長者生活津貼或高齡津貼,不過每月發放的年金將被視為收入計算,而基本計劃及額外遺產計劃的參加者於

當時扶貧委員會認為其年金概念值得進一步探討,但須詳細研究推行計劃的先決條件,包括政府角色、所涉公共財政承擔、是否強制執行年金化、應否提供保證回報等。

積金局董事會非執董、勞聯主席林振昇認為,強制性的做法不理想。(資料圖片/楊嘉朗攝)


勞聯林振昇:人人退休計劃不同 強制必有爭議

積金局非執行董事、勞聯主席林振昇認為,目前強制金計劃下,打工仔年滿65歲後可選擇一筆過或分期提取權益,每個人的退休計劃不同,強制轉年金社會必有爭議:「唔反對(年金)作為選擇,如果強制就有問題。」他又說,部分基層工友的強積金戶口金額較少,再轉去年金,變相再減少一筆錢。林說,針對退休保障,坊間有不同投資計劃,認為相比起強制轉年金,政府應提供更多全面資訊,讓市民按自己所需,及早準備。

鄧家彪:強積金係基層人生最大嚿錢,轉年金要有誘因

勞顧會勞方委員、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亦指,如強制轉為年金,社會會有反彈、爭議,直言強積金對不少基層而言是「人生最大嚿錢」,不是人人捨得轉為年金。他建議,政府推行計劃時,除了應基於自願性原則外,亦應講解清楚計劃吸引力、回報,提供更多誘因,吸引市民參加。


民主黨指不應剝奪市民選用強積金權利:唔好打劫市民荷包

民主黨勞工及福利政策發言人冼卓嵐批評,羅致光倡議等同將打工仔血汗錢變成所謂退休福利,而年金應是自願性選項而非強制被轉,政府不應剝奪市民選擇如何使用強積金權利。

冼卓嵐表示,現時強積金平均結餘為約260,000元,一位65歲男性若將所有結餘轉為年金,預計每月只獲發放1,508元,僅比生果金多出33元,質疑以現今香港物價,每月僅1,500元收入能對退休人士有少保障。冼促請羅致光加快處理取消強積金對沖,而非「打劫市民荷包」將強積金強制轉為年金。
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